古詩改良趣談
作家張石山有本散文集《你所不知道的中國民間文化話題》, 內容多屬粗俗, 開頭兩個例子比較文雅, 我覺得還算有趣轉述大意如下.
兩個師生認為兩首古詩大有改進之處, 加以增長補短後自鳴得意 (我不懂平仄, 不知合不合格律).
(一) 宋朝汪洙的《神童詩》
張石山沒有點名汪洙, 只說人生四大快意事是:
久旱逢甘霖, 他鄉遇故知;
洞房花燭夜, 金榜題名時,
這和我所知道的人生四大「喜」事略有不同:
久旱逢甘雨, 他鄉遇故知;
洞房花燭夜, 金榜題名時,
查了一下才知道有汪洙這個人, 神童是他的綽號. 四大喜事源自他的《神童詩》, 是 34首沒有個別詩名的五言絕句合成, 網路上有些版是「甘雨」有些版用「甘霖」. 他們說旱多久呢? 三天, 五天? 他鄉兩字也不精確, 在南郊區集貿市場碰上了鄰居老王, 有什麼驚奇? 算什麼人生快意? 隔壁老三家的二小子結婚, 洞房花燭有什麼稀罕? (這個有點牽強) 金榜題名, 只是考上值得大驚小怪? 依此理加工後人生四大快意事就變成:
千年久旱逢甘霖, 萬里他鄉遇故知;
和尚洞房花燭夜, 狀元金榜題名時.
(二) 唐朝杜牧的《清明》
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兩師生說清明本來就是時節, 何須解說. 行人不在路上, 會在哪兒?「借問」兩字多餘, 至於牧童指路, 樵夫指路便會指錯嗎? 於是把七言絕句刪減成五言絕句:
清明雨紛紛, 行人欲斷魂;
酒家何處有? 遙指杏花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