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9日星期五

美國太空人的英語文法趣事

 美國太空船 Apollo 13 沒能達成登月任務最初太空人通知總部有意外事件時的一句話充分反映空人的處變不驚而傳頌於世, 因為最後化險為夷, 被人 (尤其是工程師) 附加幽默意味藉用於工作時預計可解的差錯我最近才發現大眾熟悉的名言不合史實.

有位 Jake Hamilton 有個 pod castJack’s Takes專門邀請好萊塢名人談論一些外人少知的電影拍攝細節電影《Apollo 13》的導演 Ron Howard 在《Jack’s Takespod cast 裡說拍攝前 Apollo 13 太空人 Jim Lovell 指出劇本的「Houston, we have a problem」不正確, 雖然如此, Howard 認為已成世人週知的名言, 決定錯就錯而不更正. 不僅如此, 這句話實在太有名了, 還置於電影海報的正中間.

根據 NASA 的錄音紀錄, 意外發生後太空人 Jack Swigert 首先報告「Oaky, Houston, weve had a problem, 然後 Lovell 重複「Ah, Houston, weve had a problem」, 兩人都是說某一意外事件「已經」發生.we have a problem」的意思則是「現」發生了一個意外事件. 前者的描述比較正確但是後者聽來比較迫切, 被外想當然耳的誤傳

上面這件事涉及英語文法, 自然要談談 Apollo 11 登陸月球的實況轉播, 當時全球觀眾都聽到太空人 Neil Armstrong 第一腳踏上月球土地時說「That’s one small step for man, one giant leap for mankind」,for man」聽來怪怪的而引出議論, 有人為此仔細分析 NASA 的錄音, 判定不是雜音掩蓋, 靜電干擾等等外在因素. Armstrong 事後說他的本意是「That’s one small step for a man...」但是沒解說為何漏了a. 

我推想 Armstrong 一時太興奮了竟說溜了嘴而違反文法, 相較之下 Apollo 13 的兩位太空人面對緊急險境卻能文法無誤.

2025年8月22日星期五

大忠似奸, 大奸似忠

 美籍華人作家 Yiyun Li 最近編輯出版已故英國作家 Graham Greene 的短篇小說集《Duel Duet》, 其中一篇《A Branch of the Service裡一個英國情報員受命跟蹤調查可能是內間的叛徒, 主管和他討論案情時突然冒出一句「… A traitor can be as honest as you and me… He could be fighting for something greater than his country…

我略知 Greene 的生平, 判斷He could be fighting for something greater than his country是他早年在英國情報局工作時的親身體驗 (藉機發洩所以沒頭沒尾? 整件事不是三言兩語可說清楚, 不在此討論). 

Greene 的話似乎可解為大忠似奸」, 不知道這個名詞有沒有典故, 我的靈感來自曹操的名言大奸似忠,《三國演義》裡曹操對陳宮說「自古以來就是大奸似忠大偽似真忠義和姦惡都不是從表面就能看出來的...」. 無論你對曹操的看法, 我覺得忠義和姦惡都不是從表面就能看出來的是一般人容易忽視的真理.

2025年8月15日星期五

猴子不懂朝四暮三, 懂待遇不公

 《莊子齊物論》狙公賦芧:「朝三而暮四.」眾狙皆怒. :「然則朝四而暮三.」眾狙皆悅名實未虧而喜怒為用亦因是也.

莊子拿猴子以為「朝四暮三」比「朝三暮四」數量多的故事諷刺世人只變名目而不改實質的作為後代人把「朝三暮四」演化成形容反覆無常的成語

莊子所說只是寓言, youtube 有一段 TED Talks 的錄影描述一個真正的猴子餵食實驗, 雖然沒有驚奇的結果但是有點意思. 他們把兩隻 Capuchin 猴子分置於兩個籠子裡各給一碗小石子, 先教他們用石子和研究員交換食物, 然後開始真正的實驗. 

研究員手邊有一碗葡萄和一碗切片的黃瓜, Capuchin 猴子特別愛吃葡萄, 這點很重要. 最初研究員只讓猴子一顆石子換一片黃瓜, 幾次之後改讓一隻猴子換得葡萄另一隻仍然只得黃瓜拿到黃瓜的猴子發現不平等待遇後每次拿到黃瓜就用力丟回給研究員非常生氣的樣子.  

兩隻猴子從頭就看得很清楚研究員手邊有葡萄和黃瓜雖然沒換到愛吃的葡萄卻都很滿意的樣子, 等到發現待遇不公後才大發脾氣.

2025年8月8日星期五

詩人自比孤雲的詩句

最近讀到英國 18 世紀詩人 William Wordsworth 的一首詩開頭是I Wandered Lonely as a Cloud」(也是詩的標題) 自然讓我想到徐志摩《偶然》 的開頭我是天空裡的一片雲」, 徐志摩那片雲在轉瞬間消滅了踪影」顯然是孤雲. 有趣的是 Wordsworth 在英國劍橋大學成績平平的畢業徐志摩曾在劍橋大學唸書但是沒有完成學業, 兩位都成了名詩人.

我又想到陸游在《柳橋晚眺》裡自比「閒雲野鶴」, 閒用在這裡是脫離世俗無拘無束的意思,「閒雲」顯然是孤雲. 李白仰慕謝安而寫憶山東》, 詩中以白雲還自散自比白雲表達淡泊的心懷, 推想他的白雲也是孤雲. 

我所知的詩詞不多, 詩人自比孤雲的詩句能想到只有這些, 而且有的只記得所提詩句而不記得是否讀過全詩.

2025年8月1日星期五

美國艾美許人 (Amish) 文化趣談

 一般美國人談到 Amish 的社會能想到只是樸實的日常生活和刻迴避現代科技的人生觀, 最近看到 2024Conan OBrien Needs A Fanpodcast 的一個錄影開了我的眼界.

美國賓州 Lancaster 市是 Amish 人聚居之處那天 podcast 的來賓是一位在那裡做生意的非 Amish 人. 談話中提到她的 Amish 房東用手機, 不能說我孤陋寡聞, OBrien 生長於離賓州不遠的麻州, 而且主持電視訪談節目數十年接觸過各色各樣的人, 談及各式各樣的話題應該所知甚廣, 卻和我一樣吃了一驚.

順著這個話題提到 Amish 人為了做生意用 internet (其實和用手機一樣, 為了和外界共存頗合理), 年輕人愛喝咖啡因含量頗高 Mountain Dew 汽水等等. 妙的是她說有些年輕人駕馭老式單馬兩輪車上街一路聽 rap 歌曲 (她特別點名 Eminem 和他風格比較激進的分身 Slim Shady, 不知有無奧妙), OBrien 笑說拉車的馬會不會配和 rap 的旋律踏步前進順便提一下, 我聽說有一群脫離 Amish 社會的年輕人組了個樂團取名《The Amish Outlaws》, 不過他們的音樂風格屬 reggae 不是 rap.

當然不能以某一個人的經歷斷言這些現象已經很普遍, 聽來很有趣就是了. 


2025年7月25日星期五

太太, 夫人, 老婆考

 最近翻了一下作家格非的《雪隱鷺鷥金瓶梅的聲色與虛無》, 書裡提到清朝蒲松齡對當時一般人稱妻子為太太極為不滿, 認為紳之母可稱太太, 只有淫史亂用名詞才會有林太太喬太太 (都是《金瓶梅》 裡的人物) 之類的稱呼感嘆世風日下蒲松齡對一般人稱妻子太太不滿竟然牽扯到世風日下? 因為無關書的主題格非一語帶過, 我好奇的研究一下, 意外的發現聊齋誌異》作者竟是個腐儒, 不過我要談的是稱妻子太太夫人或老婆原來有一點點學問

「太太」一詞源自周朝的「三太」指的是周太王的妻子「太姜」周季歷的妻子「太任」和周文王的妻子「太姒」三人都以賢德著稱, 所以「太太」本來是尊稱漢代擴大使用皇室女眷都稱太太明朝起再擴大使用政府官員的妻子也可稱太太, 後來已婚女性都是太太.

「夫人」源自《禮記·曲禮》「天子之妃曰后諸侯曰夫人...」, 後來宰相的妻子也稱夫人, 如今戲言的不算, 有地位人的妻子可入夫人之列.

唐朝禪師寒山有詩句「東家一老婆三五年昔日貧於今笑我無錢」,老婆」本來是指老的女, 後來北宋畫家王洗藉用在他的詩句「老婆心急只得三日限我耳已君不割且喜家皆平善, 稱自己的妻子為老婆, 這個用法後來流行於世.

2025年7月18日星期五

熱門歌曲巨星 Bob Dylan 演唱風格趣談

 最近看到退休美國晚間電視訪談節目主持人 Dave Letterman 在《The Barbara Gaines Show》 裡回憶 1992年《Late Night with David Letterman》十周年紀念時 Bob Dylan 到場助興演唱名曲《Like a Rolling StoneLetterman 說歌曲含意深遠但是他當場一個字也聽不懂心想「Oh, I better have my hearing tested還模仿 Dylan 喃喃自語的演唱風格搞笑.

這件事讓我想到已故美國笑匠 Norm MacDonald 一個有趣的笑話. 美國鄉村歌曲歌星 Merle Haggard  Dylan 的一個演唱會熱場, MacDonald 因是 Haggard 的歌迷而去捧場自然留下來聽主場表演中途 Dylan 突然對著觀眾群呼喚「Ringo, Ringo, Ringo...」45次大家都不知道是怎麼回事, 後來會場的一束聚光照向觀眾席某處原來《The Beatles》的 Ringo Starr 來捧, Dylan 問他想聽什麼歌, Starr 回答《Tangled Up In Blue, Dylan 說我剛才已經唱了那首歌 (暗示 Dylan 演唱時沒有人能聽懂他在唱什麼).

我查了一下, Haggard 的確為 Dylan 熱過場, Dylan 也曾在演唱會介紹坐在觀眾群裡的 Starr, 但是不能確定是否同一場演唱會, 也沒有呼喚多次和上述對話的證據, 這個故事顯然是編造的, 不過形容 Dylan 的演唱風格倒是傳神, 加上 MacDonald 在別人 podcast 閒聊時順口說出, 讓我一時信以為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