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8日星期五

不勞操心, 我自有打算

 作家杏林子 (劉俠十二歲時患了無藥可醫的「類風濕性關節炎」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關節損壞,「腿不能行不能舉手不能彎連一口硬一點的麵包也咬不動」, 成了忍痛專家把痛分成五級「小痛中痛大痛巨痛狂痛」和三類「痠痛僵痛怪痛」.

作家張曉風說了一個杏林子告訴她的真實故事, 大意如下:

杏林子 (三十歲時) 好友三毛 (作家覺得她的人生太痛苦了向上帝祈禱「上帝啊我的好朋友杏林子日子過得太慘了她渾身疼痛醫生也没有什麼好辦法我看她受那麼大的折磨實在不忍心希望上帝慈悲把她帶回祢那裏去吧讓她終於安息在祢那裏吧!」後來三毛見到杏林子就安慰她「你不要難過我已經替你跟上帝講好了叫祂快點把你接去.」杏林子一聽大驚連忙作「緊急更正祈禱」:「上帝呀關於這件事你可別聽三毛的祢還是聽我的我還没活夠我寧可活到很老很老我還有太多事情没有做完啊死不得的!

張曉風說這個故事時杏林子四十三歲張曉風看來上帝接受了「更正祈禱」. 順便查了一下, 杏林子六十三歲去世我不信神, 上述故事給我的啟示與上帝或祈禱無關.

2025年3月21日星期五

良好視覺依賴偶爾盲目

 1980 年代兩位德國眼科專家 Benno Erdmann 和 Raymond Dodge 研究一個奇特的現象一個照鏡子的人先專注鏡中人一邊的眼睛然後轉注另一邊的眼睛旁觀者清楚的看到他的眼珠左右移動, 他卻不能從鏡子的反影看到自己眼珠的移動.

Erdmann 和 Dodge 認為差別在於照鏡人眼睛移動旁觀者的眼睛則是直視, 進一步研究發現主導視覺的腦細胞有個特殊功能他們稱之為 Saccadic masking,  Saccadic 是 saccade (視覺名詞, 兩眼同步又快速的轉移目標) 的形容詞. 大腦處理眼睛送來的資訊時會刪去不適用的影像, 也就是當時你看不見任何影像, 因為時間極短通常感覺不出 (依眼珠移動的速度和距離大約 20 到 100 毫秒), 在此之前的清晰影像如果停留夠久, 可能給人一個非常短暫的「時間暫停」錯

大腦為何需要 Saccadic masking 的功能因為兩眼同步又快速轉移目標時收集的影像不清楚如果不刪除, 一個人清醒時看周遭會像電影中無緣無故的插入一些糢糊的片段不僅擾人還混淆視覺所以大腦適機讓你短暫盲目, 這不是說為了視覺清晰必須偶爾盲目嗎?

2025年3月14日星期五

善書不擇紙筆

 最近讀了已故作家思果的散文集《香港之秋》其中一篇提到他的外祖父閔可仁書法極好不論什麼禿筆,拿起來就寫字,筆筆秀潤讚嘆書家不擇筆我不清楚這句話有無直接來源, 推想引申自《隋唐嘉話》(又名《國史異纂》) 裡唐朝書法家褚遂良和虞世南的一段對話:

褚遂良 (問虞世南): 某書何汝永師 (智永和尚)?

虞世南吾聞彼一字直 (值) 五萬君豈得此?

褚遂良孰與歐陽詢?

虞世南吾聞詢不擇紙筆, 皆得如志, 君豈得此?

宋朝陳師道的解說「善書不擇紙筆妙在心手不在物也.大眾能懂,「善書不擇紙筆」因此成了通用諺語, 乍看和孔子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似有矛盾, 其實寓意不同應用於不同的情況, 不算有衝突此外我覺得高手不是真的不擇紙筆只是他們不「需」利器就勝過低手 

2025年3月7日星期五

只能算是好玩的古畫復原

我們所知的名畫《The Night Watch》不是 Rembrandt 作品的原貌我說的不是後人加的保護層日久變色把白天的景象變成夜晚的事 (雖然如此, 原名長而繞口大家還是以綽號相稱)而是 1715年移放到當時的市政廳時因展覽處不夠大把上下左右各截去一部分, 竟然丟掉不知去向當年一位畫家 Gerrit Lunden 依樣畫了一幅複製品, 所以後人知道原來的畫長什麼樣子. 2019年專家認為憑現代的科技可能恢復原狀, 當然費時費力費錢, 切去的上下部分不值得花功夫決定實驗左側.

他們先安排 A. I. 學習 Rembrandt 和 Lunden 的技巧, 然後模擬 Rembrandt 筆法複製 Lunden 畫的左側, 不僅要Rembrandt 還要不像Lunden. 反覆檢查修正努力三年終於完成 (誰能判斷是否完成? 大概是沒有明顯破綻的意思吧), 我覺得這個暫時 (只公開展覽三個月) 的古畫復原並無藝術價值, 可歸類於好玩下面第一張相片是工作人員正在加上左側, 第二張相片是成品

 

2025年2月28日星期五

蕭伯納與老子

 我在《地球上最兇險的動物》一文裡談到破壞生態環境人類名列所有動物第一名最近得知英國文豪 George Bernard Shaw 對人類的「兇險」另有解說

蕭伯納說I have never thought much of the courage of a lion tamer. Inside the cage he is at least safe from other men. There is not much harm in a lion. He has no ideals, no religion, no politics, no chivalry, no gentility; in short, no reason for destroying anything that he does not want to eat.

理想-宗教-政治-俠義-禮節等等一般世不是視為美德就是認為一個良好社會必要的生活準則蕭伯納卻認為它們也可能是禍源老子說「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徳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者不拘泥形式上的德 (不德) 因之有德, 德者只知嚴守形式上的德 (不失徳) 反而無德. 世間有幾人能達上德境界? 引出蕭伯納的感慨.

2025年2月21日星期五

van Gogh 「翻唱」名畫家的作品

 某新聞網站 130報導《Someone Bought This Painting at a Garage Sale for $50. Experts Say It’s a Lost van Gogh Worth $15 Million.》標題裡的「Experts」是LMI Group International》, 他們專門鑑定可能是名畫家失傳的作品賺錢. 眾所周知 van Gogh 曾模仿其他名畫家的畫LMI Group International 的理論是這幅畫 (下右)「有」van Gogh 的風格又很像模仿19 世紀丹麥畫家 Michael Ancher 的《Fisherman Niels Gaihede Reparing A Fishing-net》 (下左)不過《van Gogh Museum》和其他美術專家一致認為那幅畫不是 van Gogh 的作品. 而且畫的右下角通常畫家簽名之處有 Elimar 字樣, 我沒看到 LMI Group International 如何解說, 有人說很可能是 20世紀一位丹麥畫家 Henning Elimar

這條新聞讓我想到一件比較有趣的事, van Gogh 稱他的模仿畫為「translation」, 他保留原畫主題也不改細節只把顏色光影效果之類換成自己的想像. 他以音樂家詮釋別人創作的樂曲做比喻, 我倒覺得比較像現代流行音樂歌手cover(翻唱) 別的歌手 (singer songwriter 才算) 的名曲, 同樣的曲調和歌詞卻會引發不同的感觸.

van Gogh 的「translation」作品最為人知的是 Jean-François Millet 的畫附幾幅於下給大家參考.

()

()

 ()

()


2025年2月14日星期五

一段奇特的海明威訪談錄影

 youtube 有個 1954 年記者訪問海明威的錄影標題《Ernest Hemingway Interview on Missing Nobel Prize Ceremony題材無趣但是我從未聽過他講話就看一看. 大文豪說話溫吞吞的一個字一個字從口中擠出我特別找了另一個也有閒聊味道訪談做比較, 雖然聽不懂西班牙語但是可以感覺語氣順暢, 看來他平常說話的風格並不是那樣上網發現有人有同樣的疑問, 其中一位seems Ernest is speaking slowly and including punctuation in the interview. Why does the interviewer keep saying "god damn" under his breath?

訪問人有幾次低頭側臉含糊的說了一兩個我聽不清楚的字, 海明威好像沒聽到而無反應, 有位網友解說訪問人因Hemingway speaking slowly and including punctuation所以不斷的抱怨 (god damn).

至於說話緩慢, 一位網友指出海明威解釋他不能親身領諾貝爾獎因為不久前他因飛機失事受傷, 如今外表看似無恙但是醫生不讓他遠行, 推想他仍在服止痛藥或鎮靜劑之類, 影響了說話的能力. 另有人說他本是酒鬼大概受訪前喝多了, 這個人顯然不是他的粉絲.

我也奇怪海明威回答有沒有新作品時包括標點符號, 他說 (下面是 youtube 提供的 transcript, 我以紅色標明兩個標點符號):

uh the book that I am writing on at

present is about

Africa its

people in the part that I know

them the

animals

comma and the

changes in A

since and the

changes in Africa since I was there last period 

英語談話時為了確切表達意思而強調某處有標點符號並無不可, 但是 comma 和 period 用在這裡沒什麼道理. 有位網友說整段錄影裡海明威好常常參考攝影鏡頭外的東西作答. 我重看上面那段話的錄影, 著左前下方, 的確很像逐字」唸出放在那裡做提示的小說大綱, 是否因藥物影響一時迷糊竟把標點符號也順口出? 

我順便查了一下, 新書應該是指True at First Light1961年自殺時仍未完成, 1999年家人藉百年誕辰之機略作修改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