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5日星期五

文豪杜思妥也夫斯基文筆不行?

 美國作家 Elisa Gabbert 在散文集《Any Person is the Only Self》裡提到她喜愛暢銷的翻譯小說, 因為讀者欣賞不到優美的原文, 如暢銷必然是因為故事「特別」吸引人, 我從來沒有這樣想過, 聽來有理.

其實翻譯不僅讓讀者欣賞不到原文的優美, 也有掩飾缺點的好處. 作家 W. Somerset Maugham (毛姆) 曾說譽滿全球的文豪 Fyodor Dostoevsky (杜思妥也夫斯基 是「a terrible writer in his own language」, 同是俄裔的名作家 Vladimir Nabokov (納博科夫) 也說 Dostoevsky 是「a cheap sensationalist, clumsy and vulgar.」. 稍作研究發現不少人認為 Dostoevsky 的文筆不好, 但是他的小說人物的對話常常暗藏發人深省的哲學思考 (有些人將他歸入哲學家之列)是他的故事吸引人的主因, 雖然沒說, 似乎暗示大多數讀者因讀翻譯版而不知他文筆的拙劣. 我不知道這些人 (包括兩位大作家) 對 Dostoevsky 的評論是否代表文學專業人士的公論, 只是覺得這件事頗有趣

2025年4月18日星期五

我受故我在

 16-17 世紀法國哲學家/數學家 René Descartes 說「 I think, Therefore I am(我思故我在) 是第一真理」(邏輯學裡不容置疑不須證實的假設)後來的存在主義哲學家則認為「Existence precedes essence(有人翻譯成我在故我思), 2023 去世的捷克作家 Milan Kundera 對 Descartes 的名言有異議他說

I think, therefore I am is the statement of an intellectual who underrates toothaches. I feel, therefore I am is a truth much more universally valid, and it applies to everything thats alive.

這段話讓我想起很久以前因香港時事雜誌《新聞天地》的引導而學到的一件事. 那個雜誌每期內頁都印有「受想行識」四個大字, 後來創辦人卜少夫的自傳也命名受想行識, 我不清楚他為何特別欣賞這四個字, 不過與本文無關按下不表

我從別處得知「受想行識」來佛學「五蘊」(色受想行識), 我不懂佛學只知道「受」是感受的意思佛學經典還有專文解說五蘊的順序, 我依此推想先後顯然重要. 佛學把「受」排在「想」之前和 Kundera 的I feel, therefore I am(我受故我在?觀點似乎略同, 據我所知 Kundera 不懂佛學算是有個意思的巧合.

2025年4月11日星期五

好死不如賴活

 我對史詩 Odyssey ( 奧德賽漂流記所知都是來自他人引用的隻言片語最近讀到有人說大名鼎鼎的勇士 Achilles (阿基里斯死後故事主人翁 Odysseus (奧德賽) 到陰間向先知 Teiresias (特依希亞斯) 討教時巧遇當年戰友, Achilles 告訴他I would rather be a paid servant in a poor mans house and be above ground than king of kings among the dead. 寧願是個窮人家幫傭的活人不要是萬王之王的死人, 雖屬神話卻是傳頌千年的文學名著, 不可忽視它的隱喻, 給人印象是個不畏死的英勇戰士, 也會有好死不如賴活的想法.

作家李庚辰說寧可站著死決不跪著生是一種說法, 好死不如賴活也是一種活法」, 似乎有各人情況不同, 不一定要分高下的意思.一種活法讓我想到余華在小說《活着》的前言裡說「寫作過程讓我明白, 人是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我找不到好死不如賴活的典故, 只知《西遊記》裡的龍婆 (龍王之妻) 說好死不如惡活, 但留我命, 憑你教做什麼.」, 後來馮夢龍在《醒世恆言》裡用一樣的話勸人不要衝動1934年元旦老舍在《申報 》刊登文章《新年的二重性格》說聖人有云好死不如賴活著, 是句有味兒的話」, 沒說聖人是誰, 也許只是加強語氣而已

2025年4月4日星期五

古詩改良趣談

 作家張石山有本散文集《你所不知道的中國民間文化話題》, 內容多屬粗俗, 開頭兩個例子比較文雅, 我覺得還算有趣轉述大意如下.

兩個師生認為兩首古詩大有改進之處, 加以增長補短後自鳴得意 (我不懂平仄, 不知合不合格律).

(宋朝汪洙的《神童詩》

張石山沒有點名汪洙只說人生四大快意事是:

久旱逢甘霖他鄉遇故知;

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

這和我所知道的人生四大事略有不同:

久旱逢甘雨他鄉遇故知;

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

查了一下才知道有汪洙這個人, 神童是他的綽號. 四大喜事源自他的《神童詩》, 是 34首沒有個別詩名的五言絕句合成, 網路上有些版是甘雨有些版用甘霖. 他們旱多久呢三天五天他鄉兩字也不精確在南郊區集貿市場碰上了鄰居老王有什麼驚奇算什麼人生快意隔壁老三家的二小子結婚洞房花燭有什麼稀罕? (這個有點牽強) 金榜題名只是考上值得大驚小怪? 依此理加工後人生四大快意事就變成:

千年久旱逢甘霖萬里他鄉遇故知;

和尚洞房花燭夜狀元金榜題名時.

(杜牧的《清明》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兩師生說清明本來就是時節何須解說行人不在路上會在哪兒?「借問」兩字多餘至於牧童指路樵夫指路便會指錯嗎? 於是把七言絕句刪減成五言絕句:

清明雨紛紛行人欲斷魂;

酒家何處有? 遙指杏花村.